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学科研 > 教育教学 > 正文

教育教学

师范认证应知应会之美术学专业介绍

时间:2024-06-09  作者:  点击:

1.美术学专业历史发展情况怎样?

美术系成立于2000年,目前设有美术学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两个专业,美学专业作为长治学院设立较早的专业之一,2000年9月开始进行专科招生、2006年9月招生本科专业,至今连续招生,无间断。最早一届毕业生的毕业年份为2003年。

2.美术学专业师资队伍情况如何?

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名,兼职教师6名。其中副教授6名,讲师21名、助教1名;共有363名学生,7个本科班。专任教师中硕士、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77%,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强,本专业已形成一支年龄、学历、职称梯度、学科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。生师比为13.44 :1。

3.美术学专业的办学理念是什么?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,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,努力为每一个学 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,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以社会需求为导向,立足上党、面向山西,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势,坚持“学科交融、互为依托、差异发展、特色支撑”的总体建设原则,按照“定位清晰、目标明确、机制健全、布局优化、结构合理、措施得力”的整体建设思路,结合长治学院发展规划和专业实际,建设“面向未来、适应需求、引领发展、保障有力”的一流专业。

4.美术学专业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?

(1)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:高哲《青春绽放的地方》(2021年)

(2)教育部一般项目:刘磊《浊漳河流域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活化传承研究》(2022年)

(3)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:刘冠举《高铁进山啦》(2023年)

5.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?

本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,紧紧围绕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要求,立足晋东南、面向山西,辐射32全国,以中学美术教育和专业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为导向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培养具备扎实的美术教育知识、技能与美术研究、创作能力,有较强沟通组织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,能胜任中学美术教育、研究和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合格教师。

6.美术学专业的毕业要求包括哪些内容?

践行师德、学会教学、学会育人、学会发展。

9.美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有哪些?

主干学科:中国美术史、外国美术史、艺术概论、美术表现。

核心课程:绘画基础、白描、设计基础、工艺基础、中国民间美术、美术鉴赏与批评。

10. 美术学专业“三位一体”协同培养机制具体内容是什么?

依据《长治市教育局、长治学院合作备忘录》和《长治学院实习基地合作协议》,建立长治学院与长治市教育局、长治市中小学“三位一体”协同育人机制 。本专业加强与地方政府、中学合作,先后与长治太行中学、长治第十中学、等中学和长治教育局签订实习合作协议,围绕教师培养、培训、研究和服务内容形成协同培养机制。

11.美术学专业的实训场所有哪些?

彩塑壁画实训室、工艺美术实训室、环境艺术实训室、材料技法实训室、书写技能实训室、现代教育技术实训室、微格教室。

14.美术学专业如何进行综合素质测评?

院系两级注重学生思政教育,除借助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外,还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、实践活动、主题班会、党团活动、入学教育、毕业教育等渠道,构建新时代师范生指导和服务体系。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获得的荣誉、考勤情况以及言行表现等,作为学生最终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之一,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。

15.美术学专业教师近五年科研与教学改革成果怎样?

美术系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推进课程改革创新,鼓励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,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,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。近五年本专业老师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项、校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2项;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1篇,出版教材和教育专著6部,发表国家级科研论文25篇、省级科研论文20篇;入选国家级展览艺术作品10项,入选省级展览45项。

21.美术学专业培养人才的突出特点有哪些?

一、理论与实践并重(1)“五位一体”教学模式(2“赛-教-学”三环联动专业狠抓学生学科竞赛,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,积极投入各级各类专业展赛。仅2022年全系8名教师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展览,作品入展9项,其中3名教师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,5名教师作品入展省级以上专业展览;教师辅导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优异。仅2023年,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展赛,作品入展27项。国家级优秀奖2项,省级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13项、三等奖6项、获优秀奖3项。

二、以服务地方育人本专业紧密对接长治地区发展重大战略急需,聚焦文化领域,充分发挥美术学科、专业优势,加强校地校企合作,探索共享、共赢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。围绕太行山精神、八路军红色文化、上党地区传统文化,开展系列文创产品项目服务社会,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。教师积极申报项目、课题,发表相关论文及艺术创作数十篇(幅),为推进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,促进形成教-学-研-产协同育人效应。